

全国免费诊疗服务热线
--400-6720-120--
虽然双11已过去,但剁手党的热情依旧炽热不减,因为陆续就要开始收收收了。
为此购物者形容“呲~~~”这个撕开快递包装的声音,是世间美妙的音乐。
有人称,剁手党是会享受生活的体现,有人则反驳,这类人完全是病态消费。支持声与质疑声两极化严重,这里不讨论谁对谁错,只探究有人口中的“病态”是否存在?如果存在,又究竟是怎样一种具体体现呢? 沉浸于购物,不管实际是否需要,喜欢就买、便宜就买、新奇就买、大牌就买、与之前的物品能达成匹配就买……还对这种大肆消费的行为冠以“便宜”的头衔,这其实是一种精神障碍,具体称作“强迫性购物”,也确实是一种病态行为。
该类人消费起来很少考虑收入等限制消费的条件,在多巴胺(人体的快乐因子)的刺激下买买买,缺少理性,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,还会导致后期资金紧张、生活品质降低,甚至诱发家庭矛盾。
谈到“精神障碍”,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的联想到“精神病”“精神分裂”“抑郁症”“自杀”“打人毁物”等词汇,不觉冒一身冷汗。其实,精神障碍并不等同于精神病,暂时还不具备精神病的诸多典型病症,剁手党们不比过于焦虑和恐惧,不过及时制止这种行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,因为任何不良行为或病症都有恶化的可能。
为了避免情况恶化,建议大家在从以下三方面做改变:
首先,改变购物模式,从行为上一步步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;其次,养成“做购物计划”与记账的习惯,提前准备好需购买的物品,计划之外的物品即便打折也不要购买;其次,不要使用信用卡购物,及时关注消费额度,利于控制消费行为;最后,加强心理素质训练,加强自控力。
网络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,享受便利的同时,也要理智克制,勤俭节约,积累财富并维护身心健康。
上一篇:焦虑症是个爱变脸的家伙
下一篇:吃什么可以预防、改善焦虑?